攻坚克难勇争先 ---—记启源设计优秀共产党员寇繁荣、敖翔

提起西藏,不由使人有一种神秘而畏惧的感觉。神秘,是因为藏文化的悠远深长;畏惧,是因为那里稀薄的空气,恶劣的气候。尤其是阿里地区,人们更多谈到的就是那里的高原反应。实际上,对于许多初到阿里的人,最初的感受是因空气稀薄带来的胸闷气短,头痛恶心,这里的含氧量只及内地的一半左右。“避免感冒”是在这里经常听到的告诫,因为感冒极有可能引发肺水肿、心衰等致命疾病。“十一月大地冻裂,十二月石头开口”——当地按藏历编排的这句俗语表现的就是阿里地区冬季的漫长和严寒。头年10月便已入冬,次年5月才逐渐解冻,大风暴雪犹如家常便饭,来势凶猛,由此有人把这里称为“生命禁区”。不亲身踏上海拔4500米的阿里,便无法体会这个数据的真正含义。

而这种种让内地人感觉苛刻骇人的自然条件,对每一位援藏技术人员来说,每秒每分每天都要面对和承受。饮食差异,孤独寂寞,对亲人的思念,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援藏技术人员的心理素质。一切,似乎都凝滞在这塞外无垠的旷野里。在这里,援藏技术人员除了工作关,还要过生活关、亲情关。至于气短,胸闷,头晕,甚至恶心、呕吐等这些在内地已足以让人身心俱疲的症状,在西藏阿里更是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。然而,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寇繁荣、敖翔两位同志却依然选择去勇敢面对......

面对工作,他们义不容辞。

今年3月份,春节刚过,公司西藏阿里地区热网工程项目部便打来电话,需要一名技术过硬的结构人员前往施工配合,现场解决技术难题,寇繁荣同志义无反顾的肩负起了这项重担。至今,他奋战在阿里热网施工现场第一线已经半年有余。六月飞雪,这在西安可称得上奇闻,但在阿里地区却是司空见惯。突变的天气更是加剧了施工的困难程度,但同时也更加凸显出热网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敖翔同志则于今年7、8月份到西藏与寇繁荣同志一起坚守在阿里地区,战风雪、斗严寒,克服重重困难,保证工程各道工序紧张、有序、高效的进行。他们一同在施工现场解决了数十项大小问题,无论是解决问题的速率或质量,都得到了业主方及施工单位等的一致肯定。寇繁荣、敖翔两位同志面对艰难险阻和种种考验,在阿里地区谱写着我们“新时代启源人”的新篇章!

面对生活:他们奋勇执着。

滴水成冰、狂风暴雪,无论生存条件如何恶劣,工作从不懈怠,生活总要继续。有句俗语说: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组成的,特殊环境造就着我们特殊的共产党员。寇繁荣、敖翔两位同志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不便,逐渐地适应了酥油茶和糌粑的味道,喝着70℃就沸腾的“开水”,习惯了一个月难得洗一次澡的生活……因为这是一种信念,更是一种坚守。他们习惯了这种坚守,更懂得这种坚守之所以值得,是源于肩上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。

以前在阿里,你能读到许多赞颂红柳的诗词文章。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,低矮的灌木——红柳是唯一可以存活并被称为“树”的植物。但在今天的阿里地区,在援藏技术人员奋斗着的地方,一片片杨树林正在茁壮成长。这不仅象征着曾经荒芜的阿里地区逐渐充满了勃勃生机,更是援藏技术人员与藏族同胞共同努力浇灌的希望之树,生命之树。

面对亲情:他们坚定不移

  阿里与西安有多远?

  飞行距离近3000公里,陆路来回最少要九天,包裹信件常需一个月才能抵达。当西安华灯初上,阿里仍是白日当空,这是连时间都错后两个半小时的遥远之城。

  面朝东北,万里之遥,举头望天,雪山层叠,望眼欲穿的地方——那里是父母的家。

寇繁荣、敖翔同志把对亲人的愧疚与思念留在了高原,化作了工作中的无穷动力。“阿里最近在实施的项目可不少,这个项目的完工可以让我们藏族群众冬天也能春意绵绵”。“我们”,这个字眼已成为援藏技术人员和阿里,乃至西安与阿里之间血肉联系的注脚。不仅如此,敖翔同志更是从阿里完成施工配合任务刚刚回来,便又马不停蹄的前往河北黄骅施工现场,这种无私奉献,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我们的好榜样,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。

亲情,超越血缘,超越地域,超越民族。但是坚定地党性,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让他们坚守在西藏阿里高海拔地区,无怨无悔,奉献着自己的青春,甚至鲜血,在青藏高原上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属于启源人,更属于所有“新时代”党员的新辉煌。


供稿: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     周述刚